9月2日至4日,2024年国际蜂联亚洲区域研讨会在北京市密云区召开。本次大会以“蜜蜂,让生活更美好”为核心主题,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蜂业专家、学者及业界精英500余人,共同探讨蜂业发展的前沿趋势,应对行业挑战,携手绘制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。
生态第一大区孕育出养蜂第一大区,近年来,密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,大力发展蜂产业并逐步成为了密云特色产业、标志产业、富民产业,如今“蜂盛蜜匀”不仅是密云的“金名片”,更是深入践行“两山”理论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生动实践。
活动开幕式上,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签约落地密云,未来,密云区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,充分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在蜜蜂领域、天敌昆虫领域和其他资源昆虫领域的资源条件和人才优势,推动资源昆虫领域科技成果在密云区转化,并谋划将资源昆虫产品测试中心、行业联盟、产业体系、资源昆虫相关协会、学会等社会资源引入,带动资源昆虫产业领域在密云区聚集,打造“中国资源昆虫科技创新中心”。
华北最大天然蜜库承载北京半数蜂群
眼下,万木葱茏,知名的、不知名的野花连成片,汇成海,为蜜蜂提供了充足的“口粮”。成群的蜜蜂在花间来回飞舞,忙碌着辛勤采蜜。
密云区位于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交界地带,四季分明、三季有花,林木覆盖率高达73.63%,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蜜库。区内有野生蜜粉源植物201种,主要蜜源植物荆条在全区分布面积达163万亩,集中分布面积达37.2万亩,有粮油植物30万亩、果树植物45万亩,可以承载蜂群16万群以上。
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,为密云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。300多年前密云地区就有养殖蜜蜂的记载,当地还流传着清代乾隆皇帝去承德避暑时行至密云境内品尝“琥珀蜜”的故事,“琥珀蜜”后来又被叫作“潮河白蜜”。
多年来,密云区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,先后荣获“两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、中国天然氧吧、国家森林城市等“国字号”金名片,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、绿化覆盖率、湿地面积等生态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市之首。在山区大量种植蜜粉源植物,特别是在库北地区,禁止化肥和农药的使用,为蜜蜂打造了天然的乐园,成为了华北地区最大的蜜库,为生产高端天然成熟蜜提供了绝佳的基础。
密云蜂业的发展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,并指出要加强产销对接,发挥合作社作用,擦亮“蜂盛蜜匀”品牌。密云区现有蜂农2144户,蜂群12.35万群,占全市蜂群总量的51.5%,是“北京市养蜂第一大区”。截至目前,已建成国家级蜂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、绿色无公害蜂产品生产基地、蜂产品深加工基地、西方蜜蜂良种繁育基地和成熟蜜生产基地等基地22个,共有蜂产品公司2家,蜂业专业合作组织26个,合作社入社社员1982户,蜂产业年产值超1.4亿元。
目前,密云区已形成“一区两翼”的蜂产业格局,即西部的石城镇和冯家峪镇,主要饲养中华蜜蜂,重点是做好中华蜜蜂的保护和发展工作;东部的其他乡镇,以饲养西方蜜蜂为主,重点做好西方蜜蜂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;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、中国养蜂学会的大力支持下,在东部太师屯镇创建了“中国森林蜜蜂特色小镇”,在西部冯家峪镇创建了“中华蜜蜂小镇”,有效推动蜂旅融合发展。
小蜜蜂“酿造”大产业
养蜂不占耕地、不伤环境,经济收入不低,还能促进农作物增产、生态平衡。在密云,蜂产业年产值达到亿元级别,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同时,蜜蜂授粉更是有效促进了全区148.19万亩阔叶灌丛生态系统和15.3万亩草丛生态系统的植被更新,并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,丰富了密云水库79条小流域的动植物物种。此外,蜜蜂为全区农作物授粉,直接促进果蔬增产效益超过8.5亿元。
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,是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。当前,密云区正深化构建“一条科技创新和生命健康战略发展带、四条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发展带、多个特色乡镇和特色产业”的全域发展格局。蜂产业作为密云重要特色产业,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,多次进行实地调研,专题研究制定养蜂政策,针对区域养蜂实际,出台了一系列养蜂扶持政策,对各级蜂场、合作社等新型蜂业经营主体进行分级分类扶持,先后实施了良种工程、扩规工程、蜂产品加工工程、文旅融合工程、蜂业保险工程等,切实解决了养蜂户后顾之忧,调动了广大农户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养蜂积极性,有效推动了蜜蜂养殖规模化、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。
同时,首都科技资源为密云蜂产业插上了腾飞翅膀。根据养蜂生产需要,密云区采取“揭榜挂帅”形式,由区级主管部门提出科技需求,对全国科研院所和大学发布招投标公告,全国相关单位均可揭榜,择优选取科技服务单位完成单项科技服务。通过这一模式,密云区已成功完成了蜜蜂育种项目、蜜蜂病敌害防治项目、蜂蜜质量检测项目、蜂业气象指数保险项目、科技下村项目等等,实现了专业人干专业事,科研的工作交给科研人员,工作效益明显提高,科技赋能明显增强。
为了激发社会组织效能,密云区成立蜂产业协会,吸纳了行业专家学者、相关领域知名企业家、高技能人才等,组成高层次、宽领域的组织队伍,为密云蜂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依托协会,在科技、保险、品牌营销及蜂业活动中不断推进蜂产业发展。同时,组建密云区蜂产业合作社联社,将分散的合作社团结起来,为共同闯市场,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供组织保障,形成了“龙头企业 合作社 蜂农”的合作模式,分工更加明朗高效。
为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,密云区先后制定了《密云区蜂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》和《北京市密云区推进蜂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2-2024)》(以下简称《三年行动计划》)。其中,《三年行动计划》对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量化分解,建立目标责任制,明确工作重点、责任分工,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,为未来几年蜂产业的发展确立新坐标、明确新定位、指明新路径。
好山好水酿出天然好蜜
密云区是中国蜜蜂之乡,是中国高端天然成熟蜂蜜主要产区之一。密云荆条蜂蜜从2007年至今,一直保留欧盟有机认证,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原料蜜,2016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“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”,2019年获国际蜂联铜奖,近几年多次获全国金奖,“花彤”成为中国驰名商标,“京密”成为北京市著名商标。
为什么密云蜂蜜能受到业内及群众的青睐?养蜂第一大区,源于生态第一大区。好山好水出好蜜,密云蜂蜜是由蜜蜂采集水库上游163万亩的野生荆条在蜂巢内充分酿造成熟,全部实现了纯天然,无污染和零加工。密云蜂蜜由于全部来自于野生蜜粉源植物,无农药和化肥污染,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检测,密云蜂蜜中农药多菌灵含量为零。密云蜂蜜中,能促进益生菌生长的物质——松二糖全国含量最高,在防腐、杀菌方面效果也优于全国其他地区蜂蜜。
此外,密云的蜂蜜生产标准也远高于一般。据介绍,密云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合作,制定了远高于国家标准的蜂产品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。目前密云区正在全区大力推广多箱体养蜂,生产高端天然成熟蜜,同时配套产品全程监测,保障产品高品质特性。经过检测,密云蜂蜜具有独有的特征物质水杨酸2-o-β-d-葡萄糖苷,含量超过16mg/千克,该物质在人体内可转化为水杨酸,具有抗炎、抗氧化、免疫调节等作用。
在高校院所的支持下,密云蜂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。2024年,密云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、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,研发药食同源蜂产品3项,分别是以解决便秘为主的蜂蜜制品于8月份上市、以解决抗疲劳为主的蜂蜜制品将于10月底上市、以解决养肾护肾为主的蜂花粉制品将于年底上市。与中国食品研究院合作,研发的解酒蜂蜜饮料1款,于7月底上市,研发蜂蜜发酵啤酒3款,预计9月份上市;研发蜂蜜醋饮料1款,预计年底上市,截至目前全区各类蜂产品及衍生品已经超过60种。
谱写生态蜂业新篇章
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,小蜜蜂发挥了大作用。近年来,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密云区成功探索出了养蜂助力村集体发展新模式,在14个经济薄弱村建立了村集体蜂场,实施“公司 村集体 农户”的养蜂全托管模式和半托管模式,成功使1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“消薄”,部分村集体收入达40余万元。同时通过发展蜂产业,解决了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199户退耕禁养农民的转移就业和增收问题,使部分放牧农户成功转型为养蜂户。密云区362户低收入农户实现养蜂脱低致富,为全国养蜂扶贫工作树立了标杆。2018年,密云区养蜂脱低模式已经作为典型经验,在全国推广。如今,“蜂盛蜜匀”已成为密云区践行“两山”理论的金名片,蜂产业则成为全区特色产业、标志产业、富民产业,更成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生动实践。
夯实基础,再谋新篇。面向未来,密云蜂业已有更长远的规划。在蜂产业发展方面,密云区以筑牢首都生态屏障、提高水源涵养能力、促进市民身心健康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战略目标,以形成“一个生态文明典范”(人与自然和谐发展)、“两大健康体系”(生态健康和生命健康)、实现“六好蜂业”(好蜂种、好技术、好蜂蜜、好果菜、好蜂疗、好名片)为产业目标,全面推动蜂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密云区未来将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一起,全力打造中国蜜蜂科普中心,中国蜜蜂科技推广中心、中国蜜蜂国家窗口。
此外,密云区还将探索发展资源昆虫产业,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,充分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在蜜蜂领域、天敌昆虫领域和其他资源昆虫领域的资源条件和人才优势,推动资源昆虫领域科技成果在密云区转化,并谋划将资源昆虫产品测试中心、行业联盟、产业体系、资源昆虫相关协会、学会等社会资源引入,带动资源昆虫产业领域在密云区聚集,打造“中国资源昆虫科技创新中心”。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“北京市农业农村局”网站是否继续?